第七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纪要(江苏南京)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多倍体西瓜科研协作会于1999年9月25—29日在南京正式召开。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山东、贵州、浙江和新疆等省区的从事多倍体西瓜科研、管理、生产和开发的31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试验报告、论文和其它资料共17篇,受到领导单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全国瓜协及承办单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支持和重视。派有关领导亲临会议指导。10月25日上午协作会议开幕,全国瓜协副秘书长江苏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羊杏平同志主持开幕式,江苏农科院科研处夏更生处长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科研处乔宪生处长代表科研协作领导单位向会议表示祝贺并作重要讲话,全国瓜协副理事长,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所长孙小武代表全国瓜协祝贺会议并介绍参加国际园艺学会,出访荷兰等国的概况,最后由协作组组长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谭素英研究员作本次会议目的、意义和研讨内容的报告。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以座谈的形式按照会议议程进行认真研讨。10月29日会议闭幕。整个会议一直在团结、紧张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会议议程与研讨情况
本次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研讨我国南北两大不同气候区域的无籽西瓜关键栽培技术;二是总结1999年和计划安排2000年协作组全国无籽西瓜区域试验;三是研讨向农业部建议“制定三倍体西瓜种子质量标准”问题。
(一)我国南北两大不同气候区域的无籽西瓜关键栽培技术
1、无籽西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近几年出现一些新问题,农产品供求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从“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农产品“买难”转为“卖难”,农民的收入增加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复杂因素,农民收入从快速大幅增长转为近两年的增幅减缓,这都是由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发展出现的一种失衡现象。因此,各地均以市场需求为契机,以科技为先导,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特色品种比重,提高科技含量,加大优质产品的比重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无籽西瓜系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高效、高产的特色西瓜,豪无疑问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应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无籽西瓜科技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培育优质品种,进一步改进栽培技术,扩大无籽西瓜在整个西瓜栽培中的份额,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较大的贡献。
2、南北两大气候类型区域关健栽培技术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推动我国无籽西瓜生产的关键,大家豪不保留地介绍了自已多年的试验、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
南方(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和气候类似地区)其气候特点是无霜期长、温暖、雨量充沛、早春多低温寡照天气、5—6月份多梅雨连绵天气,伏旱、秋旱、西瓜的生长期、苗期低温寡照病害多,成苗率低。后(开花座果)期遇连绵阴雨、徒长重、产量低、风险大。高产和稳产问题是南方无籽西瓜栽培的中心问题。解决此问题大家认为应抓以下关键:(1)整地与作畦:冬季深犁、冻垡,作龟背形高窄畦。畦沟、厢沟、围沟“三沟”沟沟通,排灌通畅;(2)选择抗病耐湿易座果品种作主栽品种;(3)集中育苗,温床育苗;(4)集中施肥于沟、穴中,定植带覆地膜,爬蔓带铺蒿草。(5)密度比北方低,亩栽400—600株,2—4蔓整枝,一株多果。也有人主张密植亩栽700—800株防病虫危害,保足够结果株,也有每亩稀植200株左右获高产的典型,但肥水和管理水平要求高。(6)南方山地、坡地多,地块小配植授粉品种比例稍大,多分散配植,严格要求授粉品种果形和果皮色泽花纹与无籽西瓜有鲜明区别,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坐果率,是防瓜蔓徒长的重要措施。(7)先留第一、二雌花果,坠瓜秧后去除,留第3或第4雌花坐的果。(8)分段施肥,两促一控。约总施肥量的一半留作追肥,分多次追施,是控制瓜蔓徒长的得力措施。追肥控制在伸蔓始期和果实膨大期,促进前期生长和果实膨大,开花坐果期不施肥促进坐果。是稳产高产的关键。(9)及时防治病虫害。(10)栽培秋瓜延长供应期。湖北代表特别介绍穴盘播种、室内加温补光工厂化育苗,提早播种期,育大苗,梅雨到来之前坐果,带果入“梅”,解决南方无籽西瓜栽培前后两大难关的经验,加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南方无籽西瓜稳产高产量很有希望。
北方(主要指华北平原及相似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短,日照充足,早春气温低而不稳定,6—8月气温高,降雨少而集中在7月下和8月份,地势平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北方无籽西瓜可以避开早春的低温,在雨季之前完成整个生育期。相对而言,北方无籽西瓜产量高而稳定,但是北方无籽西瓜果实发育期气温没有南方高,土壤温度不足,因而常出现畸形、皮厚、空心和着色瘪籽多的劣质果。低节位果此现象尤为明显。因此无籽西瓜果实品质的稳定问题是影响北方无籽西瓜发展的关键问题。与会代表针对这一问题各舒已见,提出(1)培育早熟耐低温无籽西瓜品种。(2)推迟播种、早播种晚结瓜,使果实发育期处于适宜时期。(3)栽培中晚熟品种(4)采用摘心栽培,侧蔓结瓜。(5)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等等。
(二)协作组全国无籽西瓜区域试验总结与2000年试验安排。
1、1999年总结:本年度参试7个红肉品种,三个黄肉品种,对照1个品种,共计11个品种。设区试点9个,其中南方点6个,北方点3个。1个试点因故失败,8个试点获得结果。根据各试点结果综合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评判,认为综合性状超过对照的有8号、1号、2号、3号、5号和10号六个品种,与对照相当的有6号、9号和11号三个品种,7号品种接近对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三个黄色品种在河北唐山、湖北荆州、贵州铜仁、山东邹平表现黄肉特色和品质特优,这几个地区的区试主持人认为黄肉无籽西瓜品种很有前途,具有市场竞争力,与会很多代表认为在评判无籽西瓜品种时不一定面面俱到,应突出特色和品质。把那些品质特优(产量一般)的无籽西瓜品种突出出来。
2、2000年区试安排
按照农作物区域试验要求,至少必须进行2次(年)小区比较试验,一次(年)生产试验。因此2000年的区试为生产试验,具体安排见附件。
3、几点建议:与会代表提出(1)增加北方区试点(2)增加区试费(3)各试点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应严格按原订统一方案进行,特征特性描述用科学术语(4)试验结果处理用生物统计方法等等。这些意见很好,经研究后尽力吸取大家的正确意见。
(三)关于向农业部建议“制定三倍体西瓜种子质量标准”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反映现行的种子管理工作中,执行的西瓜种子质量标准“是普通西瓜(二倍体西瓜)种子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不适合三倍体西瓜种子。种子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往往以这个标准为根据检测三倍体西瓜种子,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给科研单位、种子销售部门乃至执法部门和农民造成很多麻烦,影响一些地区的安定团结,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无籽西瓜生产的发展。针对无籽西瓜种子客观存在的萌芽率低、成苗率低等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要求协作组通过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全国瓜协向农业部建议“制定三倍体西瓜种子质量标准”,作为今后执法部门的工作依据,与会代表还就具体的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切磋,获得了共识。
三、下次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应加快节奏,协作组活动应一年一次。经协作组研究下次活动由本协作组副组长孙小武同志组织,会议的具体安排待通知。
四、致谢与表扬
江苏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对本次会议从人力物力大力支持,并以优质服务令每位代表非常满意,在此协作组及全体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对新疆生土所瓜类室和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农科院对会议的物质支持一并表示感谢。各区试点主持人配合会议及时认真进行试验总结,协作组在此提出表扬,希望大家再接再历。
                                    多倍体西瓜科研协作组
                                     一九九九年十月六日

 


附件1:               2000年协作组全国区试安排

    一、试验内容:生产试验
    二、要求:
    1、参试品种:1999年各单位参试的品种
    2、种子数量:每品种1.0公斤
    3、参试费: 暂定每品种800元
    4、区试点: 10—12个, 除1999年的9个区试点外,打算新增2—3个点(北方)。
    5、试验方法:每品种种植一大区,面积约100m2左右(即不得小于3小区之和),不设重复。试验区周围设保护行。试验地应尽量选择土质、肥力等条件一致的地块,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按本协作组1995年制定统一标准,产量为实产,室内果实品质测定取样每品种不得少于20个果实,样瓜应具代表性,试验数据处理用生物统计方法。
6、寄种与汇款时间:本年11月底以前各参试单位将种子和参试费一并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文革收。

    

                                 全国多倍体西瓜科研协作组
                                        1999、10、6

西瓜商情发布